天正无讼 - 垂询电话:0546-8312348 天正清算 - 客服电话: 0546-7712348 【 天正智库专家汇 】
天正大讲堂
债转股和破产重出江湖 国企去杠杆加速
发布时间:[ 2016-10-20 ]      浏览:( 1933 )

    观察者言:国有企业是去杠杆的重中之重,债转股和破产重整作为主要工具,这次能否按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原则执行到位?引导社会资金进场,是这轮企业去杠杆的鲜明特征,银行理财、信托计划、保险产品等都被鼓励参与,最后是否可能成为全社会埋单、甚至老百姓接了最后一棒?

  财新记者 吴红毓然 张宇哲/文

  作为2016年供给侧改革重点之一的去杠杆,将迎来提速。去杠杆的另一面是企业债务危机化解,也意味着银行不良资产大规模显现和消化的开始。

  10月10日,国务院公布的《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称,将有序开展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、依法破产、发展股权融资,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。同时发布的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》(下称《债转股指导意见》),标志着新一轮债转股正式启动。 

  债转股和破产作为企业去杠杆的工具重出江湖,是在中国企业债务不断攀升、引发全球关注的背景下,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,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,决策层推出的综合性举措。

  中国杠杆率到底有多高?目前有几种不同口径的数据:国际清算银行(BIS)测算的2015年末中国杠杆率为254.8%(债务占GDP比重)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测算的结果为223.1%。财新记者获悉,前段时间,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部署下核算中国的杠杆率,结果显示中国的整体杠杆率不到240%,介于BIS和IMF的测算结果之间;其中,企业的杠杆率近160%。

  可见,中国去杠杆的重点在企业,而占据了主要金融资源、业绩羸弱的国企,是重中之重。根据财政部的数据,国有企业总资产逾128万亿元,1月-8月的利润仅1.5万亿元。2016年发生的债务违约案例,超过70%来自中央和地方国企。

  “企业这么高的杠杆水平,接近无底洞。”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,企业债务规模快速上升,与GDP比例已高达近160%,大幅超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平均水平;企业不断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,信用风险极高,加之企业通过上下游产业、集团群、担保圈等形成复杂的债务链,债务违约的连锁风险升高。

  更值得警惕的是,除了明确纳入统计的债务,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良,股权市场发展缓慢,“明股实债”的融资增多,导致企业杠杆率越垒越高。2015年开始执行的新《预算法》实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后,部分地方政府受制于限额约束和稳增长压力,通过产业基金、PPP(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)等方式,形成大量“隐性债务”。

  《意见》要求,各级国资部门将国企降杠杆“纳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企的业绩考核体系”。

  今年以来,各地已经在着手化解企业债务,思路各异,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有所不同。或延续地方政府的传统思维,由政府部门牵头协调金融机构续贷展期,以确保企业资金链不断、债务不正式违约;或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,成立国资运营基金接盘;或嫁接PPP模式,寄望吸引社会资金化债;破产重整案也已经发生。

  不少企业希望通过债转股降杠杆,但由于总体方案一直未能出台,真正落地的案例并不多。9月28日,央企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在博弈了一年多后正式获批,成为此轮首家债转股的企业。此次《债转股指导意见》发布后,预计会迎来大面积的债转股案例。

  “总体来讲,(这些做法)还是以时间换空间。”一位股份制银行行长对财新记者指出,账面腾挪并不解决实际问题,他认为,“还是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,降杠杆率不要老指望银行提供资金。股市、债市的信息披露要到位,市场会有效的。”

  值得注意的是,引导社会资金进场,是这轮企业去杠杆的鲜明特征。《意见》提出,鼓励保险资金、年金、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等长期性资金按相关规定进行股权投资,有序引导储蓄转化为股本投资; 除了符合条件的机构投资者,还要完善个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,建立合格个人投资者识别风险和自担风险的信用承诺制度。

  这意味着,资管市场的所有产品——银行理财(门槛为三年年收入均超过20万元)、信托计划、保险产品等,都被鼓励参与降杠杆。有金融业内人士担忧最后很可能是老百姓接了最后一棒。“化解债务的过程,最终需要全社会来埋单。”一位大行中层对财新记者说。

  也正因为如此,前述股份制银行行长建议,目前要紧的是完善市场基础设施,理顺产权关系。

  财新记者从接近决策层人士处了解到,目前的总体“药方”是:大力发展直接融资。一是在整顿股市秩序的基础上,恢复市场融资功能,完善基础性制度,让股市成熟起来;二是结合金融监管体制改革,从根本上解决债市统一互联问题;三是发挥各地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积极性,定好规则,强化监管;四是解决启动投贷联动试点的法律授权问题;五是拓宽保险资金对接实体经济的渠道。

  市场预期,在企业去杠杆过程中,央行将低调释放流动性,财政部门将予以税收优惠并适当加大财政支持,以对冲银行等债权人的损失,避免去杠杆引发经济波动。下一步,债转股和破产如何真正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原则执行到位,平衡好债权人和债务人利益,尚待且行且试。

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认为,去杠杆的重点应该放在改善杠杆的构成与质量,即增加好杠杆、减少坏杠杆。第一个建议是要去“僵尸”;第二是终结双轨制,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,尤其是金融体系的改革,让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。


友情链接

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胶州路415号艺馨大厦      电话:0546-7712348       客服邮箱:tianzhengzhiku@163.com

版权所有 天正智库 CopyRight ©2024 tianzhengzhiku.com